改变世界的人

文/本刊编辑部

 

科学史上有许多熠熠生辉的名字,他们的科学成就让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且深刻的改变。纵览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,我们总能看到一个个这样的名字,他们获得了科学界的至高荣誉,也因此成为时代的标志。
2023年的诺贝尔奖“大幕”于10月2日揭开,首先公布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发现了核苷酸碱基修饰并开发出有效的新冠mRNA疫苗的两位科学家——卡塔林.卡里科和德鲁.魏斯曼成为新晋诺贝尔奖得主。在人类对抗新冠病毒的战役中,mRNA疫苗作出了巨大贡献,两位科学家也因此包揽了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科学奖项。在2022年,卡里科和魏斯曼就已经是诺贝尔奖的热门预测人选,他们获得2023年诺贝尔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。
10月3日,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,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皮埃尔.阿戈斯蒂尼、德国马克思.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费伦茨.克劳斯和瑞典隆德大学的安妮.勒惠利尔获此殊荣。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当前人类可操控最短光脉冲产生与测量的方法,它可以用于跟踪与测量电子运动规律,从而为人类提供了探索物质内部的新工具——阿秒激光脉冲。
阿秒是一个时间单位,1阿秒等于1×10-18秒。在诺贝尔奖发布会上,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物理学教授马茨.拉尔森用一句话阐述了阿秒所代表的时间长度是怎样的转瞬即逝——整个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×1018秒,也就是说,1阿秒之于1秒,就相当于1秒之于整个宇宙的年龄。这3位实验物理学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,将光脉冲的时间缩短到了阿秒级。因为超快激光脉冲的持续时间比原子或分子的弛豫时间还短,可以作为非常短的“时间快门”记录微观粒子运动的瞬态过程,所以阿秒激光脉冲也就成为人类探测电子行为的最佳工具,它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研究领域。
10月4日,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蒙吉.巴文迪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.布鲁斯和美国纳米晶体技术公司的阿列克谢.叶基莫夫由于发现并合成量子点而获得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。
诺贝尔奖发布会上展示了储存于溶液中的量子点,它们呈现出红、橙、绿、蓝、紫等色彩。然而,颜色的不同并非由于量子点的化学成分不同所致,而是由于它们在粒径大小上存在差异——粒径越小,发出的光就越偏向蓝色;粒径越大,发出的光就越偏向红色。粒径的区别还使得这些量子点的热效应、电磁学性质等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别,微小的量子点也因此拥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。
当我们看到新闻里的一项项诺贝尔奖获奖成果时,可能会感到艰深、晦涩,难以理解。但是,它们改变了我们的世界,我们之所以尝试着理解这些伟大的成就,也正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。

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:《科学画报》

〖 欲看更精彩文章、图片,请购买科学画报。每月月初出版发行,铜板纸彩色印刷,每本售价12.00元 〗 

 
《科学画报》2023©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24827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3350